职业病危害概述
1: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★★
(一)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
1.按来源分类
R 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有害因素:
化学因素:生产性粉尘,例如矽尘、煤尘、石绵尘、电焊烟尘等。化学有毒物质,例如铅、汞、锰、苯、一氧化碳、硫化氢、甲醛、甲醇等。
物理因素:例如一场气象条件(高温、高湿、低温)、异常气压、噪声、振动、辐射等。
生物因素: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、甘蔗渣上的真菌、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病原物等。
R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:
(1)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,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。
(2)精神性职业紧张。
(3)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。
(4)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,如视力紧张等。
(5)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。
R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:
(1)自然环境中的因素: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。
(2)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:照明不良、换气不足等。
2.按有关规定分类
2015年修订的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》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:①粉尘(52种);②化学因素(375种);③物理因素(15种);④放射性因素(8种);⑤生物因素(6种);⑥其他因素(3种)。
(二)职业病的分类
2013 年,国家卫生计生委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印发了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(国卫疾控发[2013] 48 号),对原《职业病目录》(卫法监发 [2002]108 号)进行了调整,调整后的职业病种类由原来的 10大类 115 种增加到 10 大类 132 种。
职业病危害识别、评价与控制
1: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★★
(一)粉尘与尘肺
1.生产性粉尘按病理性质划分
(二)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
1.毒物毒性
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。在引起同等效应的条件下,毒物剂量越小,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。
2.毒物的危害性
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,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如下:
①化学结构: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,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>醇>酮>环烃>脂肪烃。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,毒性增加。
②物理特性:溶解度、分解度、挥发性与危险性成正比,沸点与危害程度成反比。
③毒物剂量:毒物进入人体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。
(三)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
1. 噪声
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:噪声聋。
2.振动
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,主要4类:
3.异常气象条件
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、湿度、气流与气压等。
引起职业病:(1)中暑。高温作业环境。(2)减压病。潜水作业。(3)高原病。高原低氧环境。
2:职业病危害评价 ★★
(一)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预评价
(二)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
(三)生产运行中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
3:职业病危害控制 ★★
随堂测试
1.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过程包括:钢板切割下料、成形、焊接、无损检测、吊装组对、热处理和酸洗钝化等工序,生产过程中存在烫伤、物体打击、高温、腐蚀性气体等危险有害因素。根据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》,下列有害因素中,属于物理因素的有( )。
A.金属烟
B.电焊烟尘
C.紫外线
D.X射线
【参考答案】C
【解析】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》,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、化学因素、物理因素、放射性因素、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6类。
金属烟属于其他因素;电焊烟尘属于粉尘;紫外线属于物理因素;X射线属于放射性因素。
2.根据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中职业病的分类方法,下列分类中,正确的是( )。
A.将溃疡归类为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
B.将放射性白内障归类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
C.将放射性肿瘤归类为职业性肿瘤
D.将石棉所致肺癌归类为职业性肿瘤
【答案】D
3.某纺织厂织布车间噪声可达100分贝,细纱车间95分贝左右;织布车间温度在24℃左右,相对湿度45%~80%,防缩处理使用乙醇、环氧树脂、苯胺类染料,防水处理使用硫酸、氨,下列关于该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说法中,正确的是( )。
A.生产性噪声属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
B.湿度对人体影响不大,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
C.温度属于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
D.苯胺属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因素
【答案】D